- · 电化教育研究版面费是多[04/09]
- · 《电化教育研究》投稿方[04/09]
- · 《电化教育研究》数据库[04/09]
- · 《电化教育研究》期刊栏[04/09]
长春邮电大学校史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长春邮电学院前身东北邮电学校始建于1947年佳木斯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 1947年11月搬到哈尔滨市。 1948年11月搬到长春市。 1949年3月迁往沈阳市,与原辽海商船
长春邮电学院前身东北邮电学校始建于1947年佳木斯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 1947年11月搬到哈尔滨市。 1948年11月搬到长春市。 1949年3月迁往沈阳市,与原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东北交通专科学校,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同年9月,商船、邮电两部分又成立分校,邮电部分在沈阳原址设立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划归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 1950年3月迁至长春市,1951年2月更名为东北邮电学校。 1953年6月受邮政省直接领导,更名为长春邮电学校。
电化教育研究毕业论文的范文,长春邮电大学校史?
长春邮电学院前身东北邮电学校始建于1947年佳木斯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 1947年11月搬到哈尔滨市。 1948年11月搬到长春市。 1949年3月迁往沈阳市,与原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东北交通专科学校,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同年9月,商船、邮电两部分又成立分校,邮电部分在沈阳原址设立东北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划归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领导。 1950年3月迁至长春市,1951年2月更名为东北邮电学校。 1953年6月受邮政省直接领导,更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60年4国务院批准,长春邮电学校更名为高等学校,定名为长春邮电学院,设有本科四年制电报通信、无线电通信和广播两个专业。 从1960年到1962年招收了三期学生260人。 1963年9月,按照中央“调、强固化、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为中专,校名长春邮电学校。 1978年12月,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长春邮电学院。 长春邮电学院设有4个系,4个4年制本科生专业,2个3年制专科生专业。 1991-—1992学年度,在校生2300人,其中本科生929人,专科生380人,函授生、进修生等近1000人。
学校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和专科学校。 短期大学制为2年至3年,设有自动通信、载波通信、电信线路工程3个专业。 中等专业学制2年,设有自动机械、通信动力等专业。 1950年到1953年间,短期大学毕业生有151人。 有两个学院,五个研究室。
学生学习后按教学计划学习各类理论课,参加科学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得到工程师的基本培训,使其对现代化邮电通信及其设备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开通、维护和研发能力。 毕业后,主要分配到邮政部门从事工程技术、科研、科技管理工作。
学院有教学人员25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7人,讲师106人。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有的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励,有的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多项进行了技术转让,直接应用于社会生产。 此外,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
学院与国外一些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授予或聘请国外学者担任荣誉或客座教授,每年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或教师到学院讲学,每年派高级访问学者出国访问,从事学习或科研、技术合作。
大学的整体运营条件大幅改善。 学院有实验室16个,语音教学室2个,计算中心1个。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一千万元。 8千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30万册,中外期刊1千余种。 馆内有800名学生自习参观的座位。 1800平方米的体育馆为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组织学生各种球类代表队和田径代表队,坚持多年业余训练,在省、市高校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电化教学室积极开展教学影视拍摄、教学视频播放、幻灯片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 学院公开出版了《长春邮电学院学报》和《邮电译丛》刊物,成为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的百花园地。 实验车间设有金工、仪器、印刷等车间,是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
安徽省评特级教师条件?
的条件如下:1 .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2 .申报的学科(专业)教职经历15年以上,且具有该系列高级教师职务,在职3年以上(原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在职5年以上)。 特别优秀的选拔对象,不受经历限制。
3 .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其中担任学校(园长)的完成学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并按教育行政部门计划接受上岗培训。
4 .身心健康,能继续正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1 .拥护党领导,胸怀祖国,热爱,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遵守模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以律己,道德言行堪称师表。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dhjyyjzz.cn/zonghexinwen/2022/120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