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认为《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在内容上非常全面、详实。同时他指出,虽然智慧评价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具有连续性、客观性、完备性上的优势,但是受到

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认为《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在内容上非常全面、详实。同时他指出,虽然智慧评价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具有连续性、客观性、完备性上的优势,但是受到数据和技术的限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支撑手段,不能完全依赖它。此外,钟教授强调教育评价体系的范围很宽泛,除学生的成长评价体系之外,还包括学科评价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最后,钟教授呼吁大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方法,更深入地去研读、评价蓝皮书。

中央电化教育馆领导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0位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和百万线上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蓝皮书的发布。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则指出教育评价是指挥棒,如果教育评价改革没有落实,一切方法层面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都将失去事实上的依托。在此背景下,《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聚焦“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是进一步发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意见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双向融合起到重要作用,意义重大。此外,胡小勇教授表示,希望借此机会能共同研讨新时期下,如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赋能教育评价以及赋能十四五期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认为《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是对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一个积极响应。蓝皮书提出了“5+1智能技术赋能的教育评价生态体系”,呈现了一个科学化、多元化、精确化的智能教育评价生态系统,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框架和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智能技术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样例。最后,顾小清教授强调,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把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更进一步地精准聚焦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对学生的成长、学习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攻关。

在发布仪式上,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教授对《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蓝皮书从理念引领、技术赋能、典型案例以及行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化教育评价新体系,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蓝皮书第一章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提出、创新思路和生态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二至五章分别对智能技术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展开论述;第六章呈现了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发展评价、在线课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案例;第七章对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教育评价产业生态体系、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应用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与会专家共同见证蓝皮书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分享了《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让其印象深刻的三点:一是聚焦“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接续了2019年蓝皮书对智能教育整体发展和2020年对智能技术促进因材施教的关注,体现了科大讯飞持续关注中国智能教育的努力;二是敢于挑战教育改革的高难度问题,直击教育评价的痛点,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具有技术赋能,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创新的鲜明时代特点,充分体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对智能技术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以及健全综合评价方面的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点评蓝皮书。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点评蓝皮书。

随着教育评价领域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评价工具,创新教育评价新模式,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实践的重要课题。《2021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聚焦“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这一主题,提出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生态体系总体框架,在顶层设计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应用场景和具体的解决路径,对全国各地的学校老师和教育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的难题,需要政、产、学、研、用多方持续协同攻关!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dhjyyjzz.cn/zonghexinwen/2022/0722/782.html



上一篇:8所学校共同打造未来学校长沙样本
下一篇:长春邮电大学校史

电化教育研究投稿 | 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 电化教育研究版面费 | 电化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电化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